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CIO 资讯

兴业证券CIO李予涛:兴证集团“财富管理+大机构业务”双轮驱动,金融科技是重要引擎
作者:   来源:财联社   日期:2020-10-14

   近年来,金融科技在证券行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对证券公司商业模式的变革也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加大对金融科技的重视和投入已成为行业共识之一。

   作为2019年IT投入占前一年营收比重在行业内排名第7的兴业证券,愈发重视将前沿科技与证券业务有机结合。2019年,兴业证券把原有的IT团队拆分为信息技术部和金融科技部两个部门,不断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入力度,通过制定金融科技五年规划等,旨在实现金融科技与证券金融业务的超融合。

   近期,兴业证券首席信息官李予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科技对于兴证集团来说,不仅是传统意义上赋能业务的手段,更是推动集团“财富管理+大机构业务”双轮驱动战略的重要引擎,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方式实现集团内外部资源协同、整合和共享,重造业务运营模式与金融服务生态,敏捷准确地应对集团经营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类问题和挑战。

   李予涛还和记者分享了他对证券行业和兴业证券金融科技相关问题的理解和看法。

   1)目前证券行业已全面进入3.0即金融科技阶段,依靠金融科技对业务全面赋能,甚至是对商业模式和业态的重构。

   2)兴业证券五年规划内容从客户服务、经营管理和数字基建三个层面展开。

   3)金融科技的真正发力点,是生态建设和业务流程体系的重塑。我们现在结合公司战略方向,重点构建两个生态,一个是财富管理金融科技生态,一个是机构服务金融科技生态。

   4)公司最大的特色是近年来对金融科技发展的高度重视,IT投入逐年增长。2019年公司将原信息技术部拆分为信息技术部和金融科技部两个部门,信息技术部的职能定位侧重于管控和保障,金融科技部则侧重于研发和创新。

   5)在实现组织保障的同时,公司在技术团队大力推行KYB(Know Your Business)文化和科技产品化机制。

   6)我们整体打法的特点是通过“内联外合”构建金融科技生态,重构商业模式,提高客户体验和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和风险。

   7)要真正实现技术与业务的超融合,需要技术人员对行业趋势、市场格局、业务战略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洞察。

   8)兴业证券已形成相对成熟、完整的银行理财子公司技术合作方案,已获得一些理财子公司的经纪服务商资格。

   9)中小券商的金融科技不要和头部券商做全面比拼,要根据业务禀赋定位考虑金融科技重点发力方向,在特定领域弯道超车。

   以下为采访全文:

   财联社:近几年证券公司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入力度,这是否是行业竞争的需要?目前金融科技是不是进入下半场角力阶段?证券行业金融科技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

   李予涛:在整个金融行业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证券公司不仅面临来自同行业的竞争,也面临商业银行、银行理财子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竞争,依靠牌照红利和传统通道型服务的经营模式已经成为过去。如何充分发挥财富管理、机构综合服务、投行估值定价和销售、自营投资管理、资管主动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化优势,如何将业务做深、做精、做专,是证券公司打造核心竞争力、建立竞争壁垒、打破同质化竞争的关键突破口。而金融科技是驱动证券公司转型发展、在新时代新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引擎。

   科技与金融行业的融合发展大致经历了1.0、2.0、3.0三个阶段。1.0是金融电子化阶段,行业运用计算机软硬件实现办公和业务的电子化、信息化;2.0是互联网金融阶段,行业基于互联网将客户拓展、产品销售和客户服务线上化;目前已全面进入3.0即金融科技阶段,依靠金融科技对业务全面赋能,甚至是对商业模式和业态的重构。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科技与业务的充分融合,对经营管理、风险管理和客户服务能力的数智化转型。

   现阶段证券行业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马太效应加剧,这也传导到行业的金融科技应用领域。金融科技需要长期持续的投入,头部券商依托雄厚的实力,金融科技能力与中小券商逐步拉开差距。

   目前我们关注到几个行业趋势:一是对金融科技的重视程度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主要券商不约而同将金融科技视为核心竞争力之一,近期还纷纷设立金融科技部、研发中心或科技子公司;二是加大人力物力投入,推动技术自主可控和自主研发体系建设,特别是技术交易、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领域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三是金融科技由中后台走向前台,与业务更紧密地融合,金融科技应用逐步被产品化、品牌化推向市场;四是积极尝试外部合作,参股金融科技公司以及与银行和互联网平台合作等多种手段共建金融科技生态。

   财联社:公司的5年金融科技规划内容和愿景?目前进展情况如何?

   李予涛:未来5年公司金融科技规划是以打造“数字兴证”为愿景,以“数智化”为主线,通过科技与业务的超融合,推动集团管理手段、业务模式、发展理念的创新,助力公司成为“金融+科技”型的一流证券金融集团。

   金融科技对于兴证集团来说,不仅是传统意义上赋能业务的技术手段,更是推动集团“财富管理+大机构业务”双轮驱动战略的重要引擎,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方式实现集团内外部资源协同、整合和共享,重造业务运营模式与金融服务生态,敏捷准确地应对集团经营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类问题和挑战。

   具体来说,我们的规划内容从客户服务、经营管理和数字基建三个层面展开,其中客户服务包括财富管理、机构服务、大投行、专业交易四个领域,经营管理包括集团协同、风险管理、运营一体化三个领域,数字基建包括企业中台、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运行管理、信息安全五个领域。目前各领域均设立专项跨部门工作组,重点规划项目均按照规划有序推进,总体进展情况良好。

   财联社:在证券业与金融科技不断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兴业证券在金融科技转型方面的发力重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李予涛:之前提到的十二个领域,都是依靠金融科技赋能的主要领域,但金融科技的真正发力点,是生态建设和业务流程体系的重塑。我们现在结合公司战略方向,重点构建两个生态,一个是财富管理金融科技生态,一个是机构服务金融科技生态。

   财富管理金融科技生态方面,我们强调“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就是要全面精准了解客户需求、快速及时感知客户体验变化。我们已经建立了精细化、立体化的客户标签体系,结合客户风险偏好和适当性要求,实现了智能化精准营销,极大提升了营销效率、效果。

   我们正在对标领先的互联网企业构建完善甚至重塑客户运营和体验管理体系,拟通过金融科技整体品牌塑造和互联网端客户体验的升级,将优质服务体验贯穿于客户全生命周期,并形成客户体验持续追踪完善的长效机制。目前正积极推进与互联网平台和银行的生态共建,满足不同类型人群在不同阶段的多样化财富管理需求。

   第二个是以服务为导向,我们正在不断延伸服务边界,提升服务水平。比如:我们的优理宝APP已支持20多项7*24小时线上全天候服务,在疫情期间业务办理基本不受影响。同时,在与互联网等外部生态合作中,聚焦渠道生态、会员权益、服务体验、数字化运营、数字化交易与机构服务、金融科技创新等合作方向进行深度共创,打造差异化的客户服务能力。

   机构服务金融科技生态方面,我们重点利用金融科技整合和强化集团业务资源和服务能力,建设涵盖机构交易、投研服务、托管外包、销售服务以及机构增值服务“五位一体”的全业务链机构客户生态圈。

   交易方面,我们推出了高端交易拳头产品“Smart Trader”,实现对客户场景化策略交易的个性化、定制化支持,包括智能拆单、智能日内回转T0策略、网格交易、极速资券划拨、期权组合行权套利、专项融资融券等亮点功能,后续我们还将不断丰富策略交易和技术架构,结合智能交易云服务建设,帮助客户“按需获取”、“开箱即用”所需交易及相关能力,形成投前、投中、投后一站式服务。同时,我们的多套PB交易投资终端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多元化需求。

   投研服务方面,目前公司已研发推出研究管理平台,实现了海量异构数据的智能筛选、指标模型快速计算和模板化应用,自动生成部分研究报告内容,后续将整合完善研究服务数据、渠道和平台,继续深化智能投研、智能舆情、流程自动化等技术应用。

   托管外包方面,前端我们通过一站式的管理人综合服务平台不断提升投资机构服务质量、拓宽服务半径、提高客户体验;中台已实现估值流程监控、调度、结果推送等任务链全过程自动化处理,运营效能进一步提升;后端采用大数据业务综合分析和风险评估,支持事前预警、事中控制及事后处置的全流程风控。

   销售服务方面,公司代销金融产品收入近年来保持行业前5,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最新发布的证券公司经营业绩排名,2019年公司代理销售金融产品收入位列行业第4,且市占率持续提升。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营销和潜在需求分析挖掘、线上线下全渠道触达对接以及数字化销售服务整合优化,是公司销售服务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大数据对客群和产品进行建模和精准匹配、深挖客户综合化金融产品需求,并以金融科技不断完善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升级营销服务手段,有效促进了销售服务从“经验驱动”转变为“数据和平台驱动”,在显著提高公司营销效率的同时,为客户提供优质的金融产品。

   增值服务方面,我们正在重点推动建设融券撮合平台,衔接场内外券源需求方和供给方。同时,我们将以注册制为契机构建面向未来的智能投行,打造“智能审核、智能查询、智能作业、智能管理、智能销售”五大投行智能应用。

   财联社:相比同行,兴业证券在金融科技方面具有哪些领先于同行业的优势?与业内的“打”法有什么不同之处?是否考虑与金融科技及互联网公司展开合作?

   李予涛:兴业证券整体实力在行业10到15名之间,属于中型券商,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科技能力,不敢说优势,只能说是兴业特色。

   公司最大的特色是近3年来对金融科技发展的高度重视,集团上下统一认识,IT投入逐年增长,按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我司2019年IT投入占前一年营收的比重在行业内排名第7。去年,公司作为第一批认真落实并从外部引进专业CIO的券商,从“信息技术管理与保障”、“金融科技赋能与创新”两个维度,将原信息技术部拆分为信息技术部和金融科技部两个部门,信息技术部的职能定位侧重于管控和保障,金融科技部则侧重于研发和创新,这一举措充分展示了集团大力推进金融科技发展的决心和执行力。

   在实现组织保障的同时,公司大力推行KYB(Know Your Business)文化和科技产品化机制,目前已基本形成业务和技术深度融合、积极拥抱创新的企业文化特色。

   在技术方面,兴业证券的特色是体系全,亮点突出。公司技术体系全面涵盖了财富管理、机构全业务链服务、专业化交易、经营决策、风险管理、运营管理等各应用领域,同时已构建企业中台、大数据平台、云计算平台、Dev Ops等技术平台。优理宝APP在行业内已具备较高知名度、Smart Trader交易终端可以满足各类高端交易需求。大中台体系已在公共能力沉淀复用、业务灵活编排和敏稳双态支持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我们的企业大数据和数据中台服务体系构建方式与阿里的“One Data、One Service、One Entity”方法论类似,强调数据的唯一和服务的统一,围绕“数据模型、存储治理、数据质量、数据安全、数据平台运维、数据研发工具”六个方面促进数据资产价值变现,目前已将大数据分析广泛应用在客户服务、精准营销、反洗钱、异常交易监控、经营管理等领域。公司在行业最权威的证券期货业科学技术奖的获奖情况在行业名列前茅。

   我们整体打法的特点是通过“内联外合”构建金融科技生态,重构商业模式,提高客户体验和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和风险。“内联”是以金融科技手段连接、打通、整合集团内部服务资源,包括证券、期货、资管、基金等,形成高效协同的集团一体化发展和经营管理模式,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综合金融服务;“外合”即融入外部成熟生态圈,与垂直领域和非垂直领域的合作伙伴开展全面深入的战略合作,吸收合作伙伴市场、技术、运营、生态等方面优势并转化为具有集团特色的金融服务,同时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将集团自身优势的产品服务导入第三方合作伙伴。

   我们推行“外合”是为了构造完整的生态服务链,满足不同类型投资者在不同阶段的差异化财富管理需求,实现服务资源共享、多方互利共赢。公司近期与腾讯云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在金融科技、生态共建、资本服务及产品创新等领域全面深化合作,共同打造智慧证券创新标杆。

   除了以上合作方向,共建金融科技创新中心、成立合资金融科技子公司等都在考虑范围内。

   财联社:规划指出,公司希望通过3到5年时间,实现技术的职能从支持业务逐步转型为推动、最后引领业务。如何看待与其他业务部门的关系?如何将金融科技和公司具体业务结合起来,实现对公司业务的赋能和升级、引领,服务好集团一体化发展?

   李予涛:金融科技并不是堆砌新技术,而是要将金融科技创新融入到实际业务场景,甚至重塑和创造业务场景。公司技术部门正在逐步从后台走向前台,深化与业务部门的融合和协同,尝试与业务部门并肩作战,从业务需求驱动转向与业务部门共同探索新应用场景、挖掘市场机遇,以客户为中心打造金融科技产品和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并加大产品和方案的商业化运营力度,以更加市场化和产品化的科技运作模式赋能业务发展。

   要真正实现技术与业务的超融合,需要技术人员对行业趋势、市场格局、业务战略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洞察。我们目前正在技术部门大力推行KYB(Know Your Business)文化,要求技术部门由被动变主动。

   近年我们主要做了几个工作:一是成立了扁平化管理的专职产品团队,要求产品经理主动了解与熟悉业务规则,掌握行业业务与技术发展动态,以用户体验为核心,快速推出高质量的业务解决方案,并能建立用户体验跟踪机制不断自我完善;二是成立多个领域的跨单位联合工作小组,组内既有业务人员,也有技术人员,定期对市场发展变化、创新业务模式、科技应用场景等进行探讨;三是为技术人员创造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鼓励大家参加各类行业论坛和研讨会议,增进与同业机构、咨询公司、互联网企业、金融科技公司之间的沟通协作,大胆把自己的创新思路和成果拿出来给行业“拍砖”。

   经过大半年的努力,目前公司内已初步形成了KYB文化氛围。我们的金融科技规划也是各个跨部门和子公司的工作小组共同协作完成,公司领导和各业务部门都对KYB文化的效果表示了高度认可。

   我本人作为首席信息官,目前除了信息技术部和金融科技部两个技术部门外,还分管资产托管部和运营管理部两个对信息系统高度依赖的部门,并且挂钩联系5个分公司,可以说是前中后台都有涉及。这样的高管分工安排,也体现了公司鼓励业务和技术融合,通过金融科技推动集团协同发展的思路。

   财联社:证券公司与银行理财子公司方面会否有技术上的合作,能否详细介绍一下?

   李予涛:证券公司与银行理财子公司在投研、交易结算等方面会有广阔的技术合作空间。

   投研方面,银行理财子公司在权益投资方面是短板,证券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较强的投研实力和投资经验,可以尝试通过技术平台对接等形式共享自身特色的投研数据,满足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投研需要。

   交易结算方面,银行理财子公司尚缺乏支持场内交易的交易通道及配套结算支持,证券公司具备安全、稳定、快速的交易柜台,并可提供多样化接入方式、场景化策略支持、高效清算支持,可以解决理财子公司在交易结算方面的痛点。

   此外,我们在托管外包方面的专业能力也可以尝试向银行理财子输出,近期一些银行理财子公司对于我们利用RPA提高业务运营效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综合以上技术合作点,我们已形成了相对成熟、完整的银行理财子公司技术合作方案,已获得一些理财子公司的经纪服务商资格。后续我们将继续加强投资研究、投资管理、FOF/MOM管理、交易执行、清结算、T+0估值等全流程业务链服务系统建设,为银行理财子公司提供整套技术解决方案。

   财联社:国内头部券商和中小券商在金融科技上有何差距,如何赶超?

   李予涛:主要有三点策略。

   一是要找准公司业务禀赋定位和金融科技定位。中小券商的金融科技不要和头部券商做全面比拼,要根据业务禀赋定位考虑金融科技重点发力方向,在特定领域弯道超车;

   二是采用适当的模式发展和应用金融科技,思考哪些系统和平台采用自主建设、哪些采用外部合作模式。要善于利用后发优势,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吸收行业先进经验和领先实践,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布局金融科技发展和应用;

   三是中小券商成立各类技术联盟,共享技术能力与产品,发挥各自技术特长,在创新领域逐步缩小与头部券商的技术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