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热点资讯

两化深度融合给工业软件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
作者:   来源:软件服务业司   日期:2014-06-10

    2012年以来,国内外兴起了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的热烈讨论,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围绕德国“工业4.0”和美国“工业互联网”,社会各界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讨论。虽然大家对此的看法各不相同,但也存在广泛共识,那就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将给包括工业制造业在内的传统产业变革带来巨大的机遇。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本质,正是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这与我国的两化深度融合战略,有着深层次的呼应。

     一、两化深度融合是立足我国国情的重要战略部署

        推进两化融合,是党中央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发展质量仍有待提升,尤其是工业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处于价值链中低端,造成我国制造业发展大而不强。从具体的数据看,工业增加值率只有26.5%,远低于发达国家35-40%的水平;制造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为日本的9倍、德国的6倍、美国的4倍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依靠转型升级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升级,需要有新模式、新途径。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走过了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道路,随着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我们看到他们正在通过信息互联、融合、分析挖掘,开始从信息化到智能化的进化。这条道路是清晰的,技术演进是连续的。但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我们没有时间,也没有可能再重走这条老路。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尚未完成,恰逢信息化和互联网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这意味着我们有机会探索一条新型的工业化道路。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先后提出了两化融合和两化深度融合的发展战略。两化融合战略,指明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方向;两化深度融合战略,进一步把两化融合工作推向更大的范围、更细的行业、更广的领域、更高的层次、更深的应用、更多的智能,实现在四大大关键领域的深化融合和提升,一是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产品信息化、企业信息化集成应用和融合创新,二是推进产业集群两化融合,三是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简称“两业融合”),四是培育新兴业态。

       2011年底,我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关口,达到了51.27%,表明我们已经告别了以乡村型社会为主体的时代,进入到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时代。在深入研究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四化同步”的本质是“四化”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的互动。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和装备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支撑和保障,而信息化推进其他“三化”。“四化”在互动中实现同步,在互动中实现协调,最终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这一战略部署与我国的国情实际紧密相联,具备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

       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以来,按照中央关于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对推进两化融合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在理论层面,明确了推进两化融合的内涵,主要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工业跨越式发展;明确了当前阶段的最主要任务,即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在实践层面,从企业、行业、区域三个维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涌现出了一大批典型应用企业和重点行业及领域。各地区、行业、企业也结合自身条件和实际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全系统的实践与探索,为深入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些年的经验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两化深度融合的关键抓手,是要在工业软件的技术和应用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而这离不开持续的投入和创新。用什么样的信息化技术去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有效的,如何能实现新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深度应用和融合,这是关键问题,是我们与工业软件产业界的同志们应该仔细思考的。

       二、我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迎来历史性机遇

       李克强总理多次要求,要注重远近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化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中的作用。中长期要突出做好两化深度融合这篇文章,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和带动性,有效发挥信息化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要作用,力争用5年左右的努力取得明显成效。

       之所以提出5年这一明确的时间要求。一方面是由于,我们在两化深度融合方面已经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已经到了可以发力的时候;另一方面,全球范围内技术产业革命已经呼之欲出,并且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显现推动力。而伴随着两化深度融合的推进,我国的工业软件产业也将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这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政府层面积极营造优良的产业发展环境

       一是政策指引方面,为落实国务院领导指示精神,也为了细化落实此前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工信部在深入研究剖析国内外形势和趋势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了《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以下简称《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提出了中长期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具体举措。

       二是资金支持方面,工信部改进了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改造专项、工业转型升级资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等手段都想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倾斜。为加大对工业转型升级支持力度,部里还正在争取新的增量资金,强化对信息技术重点领域的支持。

       三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方面,工信部在2013年取消和下放17项行政审批事项,到2014年底,行政审批事项削减三分之一。着力加强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充分肯定并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要求行业协会做好行业自律、企业服务、市场拓展等方面工作,同时积极拓展服务领域,承担起行业信息化组织推广的责任。

       四是标准体系方面,工信部要求在加快建立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同时,要围绕智能制造、智能监测监管、工业软件、工业控制、机器到机器通信、信息系统集成等重点工作,加快制定相关技术标准,抓好标准的评估、试点、宣贯和推广应用。

       五是监管服务和安全保障方面,工信部要求要拓展监管领域,创新监管手段,加大对电信市场、互联网信息服务、电子认证服务等领域的市场监管,规范企业市场竞争行为,加强行业自律,提高服务质量,维护广大用户合法权益。加强对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检查,加强重点领域工业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强化信息产品和服务的信息安全监测和认证。

      (二)行业发展层面迎来积极健康的市场氛围

        一是本地化创新和优质服务逐渐成为新的市场法则。过去的两年,我们看到管理软件(包括ERP、人力资源管理等)、生产研发类的工业软件(包括CADCAEPDM等)都经历着非常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企业主动或被动地启动了从“重推广”到“重服务”的转型,这个过程一定不舒服。但是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却可能是好事。用户市场趋于理性和务实,要求厂商更加注重技术的价值体现,强调贴合本土实际需求的应用创新和实施服务质量。市场以应用为牵引,用竞争激励创新,形成趋于健康、可持续的良性产业发展氛围。顺应市场的要求,工信部也鼓励有条件的大企业将IT部门剥离独立发展,为行业信息化提供更多专业的共性解决方案。

       二是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带来更丰富的交付、应用和维护方式,有效降低了用户的应用门槛和实施难度。新技术还可能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定价策略和服务模式,拉近了厂商与用户的距离,改善了用户的应用体验和满意度,使得产品和技术服务的价值进一步得以凸显。随着成功的应用示范越来越多,一些观望中的中小企业的需求可能得以释放,成为新的蓝海。工信部已经顺应产业、技术发展的要求,鼓励电信运营商、信息技术服务商、互联网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利用平台资源和云服务模式面向企业提供服务,支持第三方信息化咨询企业发展。

       三是大型国有企业从管理体系建设的高度推动两化融合,主体用户的素质和理念有望系统性改善。工信部特别强调,两化深度融合重心是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必须以管理体系建设为抓手切实推动两化融合。针对大量企业特别是传统产业领域的企业信息化水平不高、流程管理缺位等问题,工信部提出了借鉴ISO9000ISO14000的做法,制定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引导企业开展符合性认定,提升企业信息化全面管理水平。与ISO9000一样,这项认定是引导性的符合性认定,属于非强制性的。与之配合,工信部将面向“一把手”开展两化融合培训,在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完善首席信息官(CIO)制度,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和实施,在标准化工作中更多发挥作用,探索多样化的信息化发展模式等。这是一种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的手段,意在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内在动力。在这样的号召之下,大型国有企业作为工业软件市场的主体用户群,对工业软件的认识和理解将会通过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的系统性梳理,有一个显著的提升。这种认识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为工业软件产业发展提速奠定用户基础。

       四是多方力量的积极推动,加快了用户的教育和应用基础提升。用户只有积极性还不够,其应用技术水平的提升,还需依靠多方力量的合力推动。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由于产业环境的持续优化,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对工业软件的巨大需求逐步释放,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开始加大在我国的市场推广和技术服务的投入力度。很多贴近行业,接近企业的协会组织也更加积极的开展两化深度融合的行业应用示范和相关培训工作。这些围绕用户教育展开的资源投入,有效的促进了市场的培育,提升了用户的应用基础。

      (三)国家从战略高度提出“自主可控”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党中央、国务院对信息安全问题高度重视,成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并从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提出“自主可控”的基本要求。具体到两化深度融合的工作当中,我国对信息安全的高度重视也为我国工业软件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工信部在《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中,要求在信息技术产品配套能力和信息化服务能力方面,实现安全可控,在重点关键领域实现全面自主配套。

       一是工控系统的自主可控将受到更多关注。过去在工控系统上,我们的要求在于部件级和系统级两个层面的安全性、可信性、可靠性,关注点集中在工控系统的质量方面。现在,我们还要强调努力实现自主和可控。

       二是工业软件产业的自主可控成为发展重点。制造业向智能化演进过程中,对工业软件的依赖度不断增加。从产业链的角度,工业软件,尤其是高端工业软件,还是需要有自主的产品体系,增强对工业系统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控制能力和综合服务保障能力,实现产业的安全可控。

       三、值得工业软件企业重点关注的行业和需求

       结合两化深度融合要求和传统产业发展需求,我们认为,工业软件企业的发展可重点关注四个方面。

       一是在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中,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决策,需要软件和控制技术支撑。在两化融合技术标准规范方面,围绕智能制造、智能监测监管、工业软件、工业控制、机器到机器通信、信息系统集成等重点工作,相关的技术标准制定、评估、试点、宣贯和推广应用等方面,希望企业可以积极参与。

       二是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方面,重点领域装备智能化,生产过程和制造工艺智能化,智能制造生产模式的集成应用,将是发展的重点。工信部在《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中要求,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要取得重大突破,并在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得到快速应用,重点行业装备数控化率达到70%。这将带来对工控自动化解决方案和管理软件的应用需求。

       三是在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方面,工信部在《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中已提出,要深化重点行业电子商务应用,提高行业物流信息化和供应链协同水平。促进物联网、工业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应用驱动的新型生产性服务业蓬勃发展,发展网络制造新型生产方式。这对面向工业应用的整体软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市场动力。

       四是在加强重点领域智能监测监管方面,对食品、医药要建立可追溯的安全质量信息体系;对民爆、化学品等高危行业要建立智能检测,提升安全生产水平;在重点用能企业要推广数字化能源解决方案,实现节能减排达标。这些方面的需求可能集中在工控自动化系统、管理软件、流程控制软件等领域。

      “四化同步”两化深度融合,走有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今天,工业软件承担着更加重要的使命,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一定要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努力建设技术先进、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工业软件体系,为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我们工业软件界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