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大数据

科学聚力环境大数据监管 描绘江苏生态环境新蓝图
作者:   来源:潇湘晨报   日期:2020-11-02

   为全面提升江苏省生态环境信息化水平,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落实“互联网+监管”要求,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科学运用大数据分析挖掘技术、卫星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建立了江苏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在全国率先实现省级大数据中心监管数据推送、增量数据自动报送。江苏也成为全国第一个建成固定污染源统一动态数据库的省份。

   2020年10月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生态环境部依托“数字生态”高峰论坛,通过专家层层遴选,从全国近百家生态环境信息化应用案例中评选出全国20强。“江苏省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通过强化数据整合,实现省本级多源异构生态环境数据全部归集;强化数据分析应用,实现业务数据、分析报告、预警信息动态分析,强化预报预警,实现生态环境精准监管和综合决策等建设成果获得了生态环境部、全国生态环境系统的一致好评!

   业务整合 覆盖环境管理全要素

   平台通过“一个库、一张网、一套数、一张图、一个门户”集中展示各类环境监测数据、污染源监控数据以及环境业务数据,基本涵盖环境管理业务的全流程,有效提升环境管理决策能力、环境监管控能力、执法效能以及环境预警能力。

   通过监测系统,实现了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数据的查询、分析和实时预警功能,便于环境监管者实时动态地掌握环境质量变化情况。

   通过监控系统,整合全省1979家国控污染源、3.9万家排污许可监管企业的监管信息以及全省15万家企业的“一企一档”信息(包含“散、乱、污”),并实现污染源行业分布分析、污染物排放量分析以及实时监控数据分析等功能。

   通过执法系统,实现全省执法全程信息化覆盖。形成执法全公示、执法数据可追溯的规范化执法模式,使环境执法更透明、更高效。

   数据驱动 夯实大数据平台建设基础

   平台创新地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在生态环境领域,实现生态环境管理逐步向电子化、移动化转变。省生态环境厅一方面着力进行数据整合,另一方面强化数据分析,通过数据采集技术、卫星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多渠道监测数据分析,整合多领域生态环境监测数据,从而实现快速定位、业务数据、分析报告及预警信息等功能,提高了环境评价的有效性,满足环境监管多源管控需求,为管理人员的精准监管和综合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横向数据打通,建立数据资源体系

   初步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污染源管理等8类数据资源的归集工作,打通厅本级12个涉企业务系统,初步形成了生态环境为主,外部数据为辅的生态环境数据资源体系。

   纵向数据归集,实现数据资源“一盘棋”

   省厅有序开展地方生态环境数据归集共享试点工作,2019年已完成试点地区环境质量、环境报告、污染源过程管控及化工园区信息数据归集与共享,1.7亿余条数据已上传至厅大数据资源中心,初步实现全省试点地区生态环境数据资源互联互通。

   数据交换共享,规范数据信息共享机制

   对内,打通厅各处室间的数据查询、数据检索等数据共享交换通道;对上,实现与生态环境部数据交换共享,各类数据信息均实现规范化数据上报;同时,横向实现与省大数据中心交换共享,按照数据资源共享清单向省政府推送各类环境监管数据,为横向部门数据应用服务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移动端建设 提升数据应用便捷度

   江苏省厅在完善生态环境精准监管的同时,强化生态环境大数据移动端APP的建设,作为大数据平台的有效补充,移动端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将平台数据分析结果直观的在手机端展现,方便管理人员及时发现问题、掌握预警信息等,满足多场景的移动管控需求。

   环境预警移动端建设,将预警批示、签收和办理由线下模式转变为线上模式,由纸质化向信息化转变,极大地提高预警的流转时效。

   现场执法移动端建设,现场执法人员可通过APP快速查看企业基础档案、建设项目、排污许可、工况监控等实时数据等信息,辅助执法人员快速定位疑是问题,确认违法行为;便于对现场问题的快速认定和处理,提升了环境执法工作效率。

   江苏省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是生态环境监管向数字化转型、向信息化、智能化过渡的积极探索,由分散管向集中管转变、由粗放管向精细管转变,由信息孤立向数据融合转变。未来,大数据技术不断迭代,势必为环境监管提供更加多元化管理手段,持续推动生态环境管理的革新。

   【来源:江苏省生态环境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