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大数据

光明时评:“转角遇到爱”何时变成了枯燥的大数据分析
作者:   来源:腾讯网   日期:2020-12-09

   近来,媒体报道,一些婚恋机构搭建“985相亲局”,非名牌大学毕业生不能加入。“985毕业生相亲只挑985”频上热搜,引起不小争议。有人认为这是一种个人选择的自由,一种“节省时间成本”的相亲方式,也有人批评这样的相亲局过于功利,可能加剧社会焦虑。


 

   从整个婚恋市场看,“985相亲局”也只是一个局部现象,并不能因此就武断地说所有“985毕业生相亲都只挑985”。但是,“985相亲局”让我们看到了一种令人担忧的婚恋趋势:大数据时代,一些人对爱情的态度和做数据分析相差无几,谈恋爱和加班做统计表格一样枯燥乏味。

   在一些人眼里,985学历是第一位的,眼缘、感觉、性格、默契程度等等反而不是重要的。一些相亲者,从一开始就按照婚恋机构的预设,对另一半规定了种种条条框框——要求对方有什么样的学历、什么样的身高、什么样的工作,有的一条一条把标准列得很清晰,这样的相亲看起来“精准”,实际上与写代码、作数据筛选一般毫无生气。如此严丝合缝的择偶标准,如此理性严瑾的选择态度真的能精准定位到爱情吗?这样的“爱情”真的是爱情应有的样子吗?未必。

   爱情是个体与个体之间强烈的依恋、亲近、向往,以及无所不尽其心的情感,说到底是一种内心的情感体验。古往今来,爱情都是美妙而不可琢磨的。在前人笔下,它是“有美人兮,见之难忘”的美丽邂逅,是“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的初见倾心,是“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顾盼生情,是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的美好期盼,是“一日不见,思之如狂”的曲折蜿蜒,是“未曾相逢先一笑,初会便已许平生”的一见钟情……美好的情感体验随机出现、自然而言、毫无刻意,不以金钱、物质、身高、学历等外在条件为前提,这样的爱恋过程才是爱情应有的样子。

   今天我们处在一个信息发达的时代,很多人习惯于用大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人理性、务实、效率的一面。然而,在爱情和婚姻的选择上,我们终归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有血有感情的人,很多时候需要跟着内心的感觉走,不能过于执着那些与爱情无关的东西。

   “985毕业生”在学习能力上有一定的过人之处,但“非985毕业生”在别的方面也许更胜一筹,所谓的“相亲歧视链”本质上是一种虚荣作祟,没有实质意义。反倒是,“985相亲局”让人们看到了部分高学历青年缺乏爱的能力,只能通过预设学历门槛寻求安全感的焦虑,这又何尝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明确提出“加强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和引导。”有关部门应加快将“婚恋教育”纳入高校教育体系,引导青年树立文明、健康、正确的婚恋观。

   诚如莎士比亚所说:“爱情里面要是搀杂了和它本身无关的算计,那就不是真的爱情。”真爱绝不来源于条件的精准匹配,而在于人海中相逢的缘分,心灵的碰撞、灵魂的结合。无论婚恋还是人生,都不是一份划定考试范围的考卷,都不是机械地数据分析问题,不能以“优等生思维”粗暴对待。

   (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