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整合治理”
作者:宁家骏   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日期:2014-02-10

    在电子政务方面,要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推进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 

   我国的信息化发展进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956年,我国在高校开始自主研制第一台电子管数字计算机标志着中国信息化进程的发端;在随后的动荡岁月中,中国的信息化曲折发展,步履维艰;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1999年新世纪的前夜,步入了改革创新阶段;而真正进入全方位高效益推进阶段,则是从2000年开始发展至今。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革命已演进为经济社会的全方位变革,信息化和全球化相互交织,正在重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2002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决定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中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启动并开始建设“十二金”工程。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政府核心业务系统建设取得重要成果,发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 “金关”工程形成了由“电子海关”、“电子口岸”和“电子总署”组成的海关全方位信息化应用格局,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海关信息系统之一。 “金税” 、“金审” 、“金盾” 、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建设项目、“金保”社保与低保、“金质” 、“金土”等工程都取得了显著成绩,政府同时还在完善信息化发展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6年发布的“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将大力推进信息化提升到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的高度,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 “2020年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总目标”提出了“一二三四”的具体战略目标,包括促进一个转变即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实现两个跨越,即信息技术跨越式发展,产业跨越式发展;提升三个水平,即提升网络普及水平,提升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提升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增强四个能力,即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增强先进文化传播能力,增强军事变革能力,增强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几个趋势影响重大
  站在2014年,我们回顾上述发展战略目标,可以看到很多目标已有了基本实现和长足进步。截至2012年底,我国网站数达到268万个,网民总数达5.64亿,移动用户突破11亿,2/3使用移动互联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2.1%。我国的互联网基础设施能力不断增强,宽带网络速率大幅提升,移动互联网成为上网的主要方式,移动智能终端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出货量超美国,互联网已成为社会运行的核心基础设施。自主创新能力与上世纪相比,以华为、曙光、浪潮等一批企业为代表,确实有了很大增强,过去我们在技术上无法摆脱跨国公司的境况也得以扭转改变,信息化取得的成效十分明显。
  “十八大”后提出的信息化发展新目标是信息化要在经济社会各领域中迅速发展,加速知识和信息的创新传播,加速ICT技术与政府、产业、公众生活的融合,形成发展新模式;要力促数字技术以常态准则普遍接受和使用;要完善创新环境,引发自主性、前瞻性创新和革新,创立低成本高利润的产业结构和可持续增长模式。
  新一代ICT技术的创新发展正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观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在全球信息科技极速发展的宏大画面里,以下的几个趋势影响重大:
  海量数据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深度挖掘海量数据价值的大数据业务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
  新型计算模式“SO- LO-MO-CO”,即包括SO(社交服务)、LO(位置服务)、MO(移动服务)和CO(商业服务)在内的新模式在不断变化中进一步趋向融合。
  苹果开创的APP应用商店模式推动了软件应用的新型消费模式,彻底改变了无线互联网时代的软件业发展的竞争规则和格局。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人与物、人和人之间的联系方式都在变化,可穿戴设备作为连接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媒介,带动移动终端高速发展,成为网络的核心接入设备。
  随着移动云服务的发展,多数国家与地区均可通过移动宽带网络支持先进的云计算应用,全球云流量的增速将超过全球数据中心总流量,应用服务云端化将成为主流。
  基于Client/Server模型桌面虚拟化的发展将个人电脑桌面环境从PC机中分离,在网络环境下由服务器提供“虚拟化”的面,提供与本地桌面相同的用户体验。
  开放API平台潮流。提供开放API的平台将网站服务封装成一系列数据接口开放,网站可进行复杂的数据交互,成为与操作系统等价的开发平台,第三方开发者可利用平台开发丰富多彩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的经济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在我国信息化进程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中国的信息化发展面临着加快信息化建设、扩大信息消费的重大机遇与网络信息安全巨大挑战并存的新的发展格局。
  现阶段,我国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严重的结构不平衡,广大农村地区宽带接入情况较差,互联网普及率较低。目前我国互联网网速平均速率仅1.774M,排名全球第71位,仍处于“低速宽带”阶段,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互联网建设仍需进行跨越式提升,建设宽带中国是实现中国梦不可忽缺的元素。网络安全管理上的巨大挑战既有由转型发展期的社会管理新形势对网络安全管理上的挑战,更需要重视网络空间作为陆、海、空、天等物理空间之后,具有国家主权性质的第五个实体空间(可称之为“领网”),既具领土、领海、领空等国家疆域的性质,又具有公海、外太空领域等难以确定疆域的无国界特征,给维护国家主权带来新的挑战。在国家网络安全方面,值得关注的是我国能源、交通、金融和国防等关键领域的网络和信息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和紧迫;同时还应指出的是,我国现有重要工业控制系统其核心底层技术或产品主要来自境外,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和新的威胁,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将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严重干扰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向整合协同方向发展
  放眼未来,我国的信息化发展需要经历单一机构型、整合型和平台型三个阶段,标志着信息化从单一机构应用到跨部门协同,再到社会参与公共治理的转变,这既是信息化深化的规律,也是社会信息时代转型的趋势。从全球信息化发展来看,“整合治理”是主要趋势, “整合治理”以提升政府的整体履职能力以及政府与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为路径,从而全面提升公共利益。“整合治理”的主要目标在于加强政府机构之间、政府与公民之间以及政府与其他各种类型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以构筑一种新型的内外关系。《2009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指出“如果没有整合性后台政务系统作支撑,就不可能提供高质量的政府服务。今天越来越显示出跨组织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的重要性,电子政务必须向整合和协同的方向发展”。
  国家制订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了信息化的战略地位,在电子政务方面,提出要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制订的《国家电子政务发展规划》明确了有关电子政务建设的“四个必须”的指导方针,即必须坚持将科学发展观贯穿电子政务发展全过程(统筹规划,顶层设计,政务与技术深度融合,深化应用);必须坚持把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作为电子政务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服务社会公众为中心,解决重大问题和突出矛盾,加快服务向基层延伸,使电子政务惠及全民);必须坚持把深化应用和突出成效作为电子政务发展的根本要求(提高履行职责能力,优化业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加大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设集约化、应用平台化、服务整体化,提高电子政务效益);必须坚持创新发展和加强管理的有机统一(新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开展考核评估,带动信息产业发展,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依据国家“十二五”规划工作的总体安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组织并编制了《“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规划是决策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和安排中央财政预算内投资的重要依据。规划中提出到“十二五”期末,形成统一完整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基本满足政务应用需要;初步建成共享开放的国家基础信息资源体系,支撑面向国计民生的决策管理和公共服务,显著提高政务信息的公开程度;基本建成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作用明显增强;基本建成覆盖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领域的重要政务信息系统,治国理政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规划中还对各地区、各部门及有关单位切实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工程项目完工投用后的共用共享机制,增强部门间的业务协同能力,确保取得实际效果,对切实提高投资效益提出了具体要求。
  正视须尽快解决的问题
  上述规划的制订,需要有效解决当前政府信息化建设的以下主要问题,主要包括面向公共服务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信息系统尚需加快建设;条块分割,信息孤岛现象依然比较严重(国办调研38个部委有80个专网);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程度亟待提高(专网实现横向交互的比例不到0.1%);重建设轻应用、重硬件轻软件的状况尚需改善(网络资源的利用率不到5%);网络和信息安全的态势不容乐观(2010年网络泄密案占全国泄密案的70%,网络失泄密的文件资料达70万份)。以往的政务信息化建设政策文件主要以单一部门业务活动过程为主线,以提高效率为宗旨组织信息化工程建设,形成相对离散的工程项目群。《规划》是以协同相关部门解决社会问题为主线,以提高效能为宗旨组织信息化工程建设,通过集约整合的发展方式,形成支撑治国理政公共服务的信息化工程有机整体。规划主要创新点在于推动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建设目标的转变,即从过去注重业务流程电子化,提高办公效率,转向更加注重支撑部门履行职能,提高效能;二是建设思路的转变,即从各自为政、相互封闭的建设方式,转向跨部门跨区域的协同互动和资源共享;三是建设模式的转变,即从粗放式、离散化的建设模式,转向集约化、整体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规划》的总体思路是围绕两条主线,一是信息共享、业务协同、集约建设、节约投资,二是目标驱动、需求导向、机制创新、注重效能,突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经济社会安全、提升治国理政能力三个重点。
  近十年我国在全球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指数(IDI)、全球电子政务发展指数(EGDI)和全球网络化准备指数(NRI)中的排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正视我国信息化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推进基础设施的资源整合与共建共用;依据需求,推进基础信息资源和业务信息的新信息机制创新和交换、汇聚于共享;运用IT新技术,整合形成能够构建适应不同领域和部门的统一平台,为领域、行业、公众和其他用户实现面向应用的协同共享;以业务内外分解为原则推进服务适度集中和适度社会化
  全国上下,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政府,为更快更好地推动信息化进程,必须提升信息化战略意识,创新信息化管理体制,采取多种手段大幅提高全社会信息化技能水平,积极探索和激励创新体系,逐步推进信息化建设目标的五个关键转变,从信息化重建设、轻应用向注重深化应用转变;从信息网络分散建设向资源整合利用转变;从信息系统独立运行向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转变;从信息管理偏重自我服务向注重公共服务转变;从信息网站自建自管向发挥社会力量转变。
  充分发挥各领域信息化基础和优势,提升对信息化促进现代化水平的认识,勇于挑战,认真贯彻落实“十二五”信息化规划,以做好重大工程前期工作为契机,通过立足国家规划与项目前期需求分析,充分整合既有资源,提供符合实际与规定要求的需求分析,加快推进工程前期工作,迈出工程建设扎实的第一步,为推动中国信息化进程作出重大的贡献。
  (作者为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