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互联网

互联网企业业务下沉 对农商行意味着什么
作者:徐绍峰   来源:金融时报   日期:2019-04-18

    一向走在技术前沿的互联网企业,如今正将业务加速下沉。

    58同城的下沉业务“58同镇”已开通1年多时间,截至2018年12月,已开设1万多个乡镇信息站点,覆盖31个省、325个地级市、2172个县区;滴滴也将网约车业务延伸到了村里;在农村点一份外卖,如今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为何互联网企业突然看上了县、镇、村的生意,县域市场到底有什么“金矿”值得开采?

    有互联网企业老板说,下一个十年,最大的互联网红利一定是在乡村。因为现在农村通讯等基础设施越来越好,未来农村地区购物、找工作、找房子等本地化的服务和城市一样,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完成。

    县域市场是不是未来互联网的蓝海?尽管看法见仁见智,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即正在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乡村,确实孕生出了不少新的商业机会。

    这种商业机会的产生,得益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正在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进一步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年初,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力争2019年底前实现全国98%贫困村通宽带。随着“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正在缓解,农村地区宽带用户接入速率和普及水平全面提升。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出更多网民,也让围绕互联网开展的“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健康扶贫”等互联网业务有了坚实基础。正因为宽带普及率大幅提高、农村网民不断增长,互联网企业业务下沉,才有了电子商务发展所需要的宽带基础和网民基础。

    另一方面,正在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将会从农村基础设施、农村人居环境、农民增收致富等多方面,彻底改变农村面貌和农民收入状况。这些深刻变化,既会让未来中国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也会让富起来的农村居民的互联网消费需求得到快速释放。特别是农民集中居住点的建设、特色小镇的形成,都在改变传统乡村百姓的居住习惯,使农村互联网需求持续不断释放,从而带来巨大的互联网红利。

    互联网企业业务加速下沉,不仅能收割流量,开拓市场,拓展疆域,对以县域为主阵地的农商银行,也将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就机遇而言,原先“盘踞”在城市的互联网巨头将触角伸向县域市场,进镇入村,为县域农商银行加强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提供了机会。农商银行的传统客户大多是线下客户,这既有历史沿革原因,也有此前农村宽带覆盖率过低的缘故。随着农村宽带覆盖率持续增长,农村上网人数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线下客户开始向线上迁移。如果农商银行能借助互联网企业的触角,发挥自己对乡风民俗的深刻洞察,在合作中将金融服务嵌入线上场景,农商银行就可以更便捷地获得新客户、更大范围地发展业务、更快地扩展盈利模式、更多地积累可用于后续精准营销和风险控制,提升用户体验的大数据;更深入地融进乡村百姓的生产生活;更迅速地打造银行生态闭环。特别是,在开放式银行发展大潮中,农商银行若能回归本源,服务乡村百姓的衣食住行教育以及生产与经营,那么农商银行就可以跟上开放式银行发展步伐,将自己在农村的根扎得更深。当然,农商银行最大短板是在互联网业务方面的能力,很多农商银行仍在依赖省联社的科技平台拓展互联网业务。这就需要省联社加大科技投入,升级在线系统,持续不断地为农商银行互联网业务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从挑战角度看,目前,浦发银行、建设银行和招商银行等,均已陆续建立了各自的“开放银行”。开放银行体现的是一种平台战略,即银行通过开放自身的数据端口,吸引外部合作机构加入其中,聚合各消费场景,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服务。随着各行“开放银行”平台的陆续搭建,特别是,如果这些商业银行都把银行网点开到互联网上,并随着互联网企业一起进镇入村,农商银行的生存空间恐将进一步收窄。农商银行若不能与互联网企业开展合作,一旦其他商业银行捷足先登,借助合作伙伴,在线上场景中嵌入其账户、支付、融资、投资理财等金融服务,把银行的服务能力融入用户的生产、生活场景中,农商银行的很多客户将会在线上“一站式”服务中悄然流失。

    农村正在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百姓的生活方式已然发生改变,这也将改变农商银行的市场份额和业务拓展方式。看到了变化,抓住了机遇,农商银行就能再上台阶;否则,各种新生力量的挤压将使农商银行的生存日益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