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互联网

智库丨疫情推进互联网医疗,将推动医改深化和“自医疗”发展
作者:   来源:澎湃新闻   日期:2020-02-29

    01

    互联网医疗显身手

    新冠疫情之下,基于打破地域限制、高效配置医疗资源,特别是实现“无接触式医疗”等优势,互联网医疗的作用得以进一步凸显,成为各方瞩目的焦点:

 

    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就配备了两套远程会诊系统:冠状病毒CT影像远程会诊系统和隔离病房病人MDT(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多方协作系统,这给各方医疗力量远程协助一线医生提供了技术支持。

    除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等医院以外,贵州、四川、广东、浙江、重庆等多个省市都开展了远程医疗会诊。1月29日、2月6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也曾两度“上线”广东远程医疗平台,为重症患者远程会诊。

    互联网医疗也成为疫情期间民众寻医问诊的重要方式。截至2月13日,为网民提供疫情实时动态可视化服务的丁香医生平台,已有19亿人次的浏览量;截至2月7日19时,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开通的“在线问诊”官方平台已有727名医生志愿者为患者提供在线问诊7200余人次;截至2月9日0时,阿里健康义诊服务问诊页面累计访问用户数也接近1000万人。

    正是基于互联网医疗特有的应用价值,从国家到地方层面,都对互联网医疗给与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加大对互联网医疗应用的推动力度。

    2019年国家医保局就形成了“互联网+”医疗服务收费和支付政策初稿,受此次疫情影响,具体政策落地速度明显加快。

    2月初,国家卫健委3日内两次印发有关利用好互联网医疗资源的通知:2月4日印发《关于加强信息化支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2月7日印发《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的通知》。

    2月23日上海市发布的“医保12条”措施,2月21日杭州开通的互联网诊疗医保在线结算,2月23日武汉市的18条措施服务疫情防控和日常医疗保障,都将“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此外,多地医保部门都相继表示,互联网医疗医保支付的方案正在研究中。

    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势头在资本市场也得以体现。在过去的两个月里,1药网股价涨幅超过16%。

 

    02

    传统医疗的难题

 

    事实上,互联网医疗的应用价值远不止于此。

    从发展趋势来看,互联网医疗将另辟蹊径,打破传统医疗困境。

    目前医疗产业链的矛盾可以说是全方位的,参与者都在受“夹板气”:

    不仅病人在高呼看病难、看病贵,觉得自己是弱势群体;医生也在抱怨工资收入低、工作负担重,还因频频发生的“伤医”事件担惊受怕;

    而药厂经营者更是满腹苦水,一面为了进入各大医院削尖了脑袋,受到冷眼,另一面又因为营销成本过高(占价格总额的40%以上)提升药价,受到诟病。

    表面上看来,医患矛盾主要源于立场不同所造成的误解,但冲突首先源于思想意识形态的暴力。

    医改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我国医改历经近四十年尝试,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一些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归根究底仍在于无法从根源上化解公益性和市场化之间的矛盾。

    作为关乎生命健康的公共产品,医疗卫生服务本身极为特殊,既不能搞政府包办重走“大锅饭”老路,又不能完全推给市场引发“以药养医”和过度医疗。而目前的“政府+市场”勾兑化方式,又面临“有形之手”的干预,进而衍生出“双轨制”、“高级病房”等敏感问题。在原有各种矛盾堆积,难解难分之时,纠缠于既有范式很难趟出一条新路来,反倒是互联网医疗将凭借其特有的优势,打开中国医疗发展的一片新天地。

 

    03

    互联网医疗成为金字塔的第一层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教授理查德·萨塔瓦曾经幻想过这样一个场面:

    某一天,他坐在自己位于华盛顿的办公室里,利用远程控制技术,指挥机器人对在阿富汗前线受伤的士兵进行战场外科手术。在通过“生物芯片”检查确认这名士兵受伤严重,危及生命后,为了防止失血过多,萨塔瓦遥控机器人给他注射了一种药剂,而这名伤者立即进入了假死状态。

    同时,这名士兵还需要进行器官移植手术,于是萨塔瓦通过电脑控制,让身处阿富汗的外科手术机器人利用伤者的干细胞培育出了新的组织器官……

    这个关于未来医疗的设想已经部分实现,互联网医疗不仅承担了信息的快速传递任务,更将传统意义上的“看病、打针、吃药”推升到生物革命的层次。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电影《骇客帝国》中描述的,伤口通过数字化修复都会成为可能,而要想实现这个愿望,互联网医疗就是金字塔的第一层。

    互联网医疗的创新也在进行中。比如,3D打印在其中的新应用:缝合肢体的3D打印医疗设备已经研制出来,它既可以减少组织损伤,又可以均匀、迅速地缝合伤口,从而留下“美学上可接受的”疤痕。

 

    04

    开启“自医疗”时代

 

    在当下中国,互联网已对各行各业形成“一网打尽”之势,医疗系统的“补课”自然在所难免。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在逐步清晰。

    首先,互联网医疗将迅速填满信息鸿沟。

    其实,目前医患关系如此脆弱与信息不对称不无关联,挂号难、看病贵、诊断不透明等问题都直指信息沟通不畅的现实。

    医疗服务引入互联网后,大范围的信息共享将成为一种趋势,诸如挂号网这样的免费信息平台大有可为,未来若能把服务范围由专家挂号扩大至药品价格、服务收费、病床空余、血库存量、骨髓配型、医疗设备状况等方方面面,那么患者完全可以在网上进行查询、比对、预约,在入院前就可完成大量准备工作。

    而在稀缺医疗资源的调配问题上,闭塞的内部信息一旦在互联网平台开放,更将成为打破组织壁垒、实现全局协调的有效手段,还何愁患者会抱怨缺少必要设备而耽误治疗呢?

    一旦医疗系统内部的各类信息逐步实现全面开放、免费共享,互联网医疗的下一步或将是把个人信息也整合入统一系统,嫁接手机、手表、眼镜、传感器等智能移动设备,随时随地采集生理数据、健康参数甚至外部环境指数,并通过无线互联网服务器打包、整理发送至信息平台。

    如果出现任何异常,综合信息平台就能将数据源即时传递给医院、健身房和私人会所等远端服务机构,患者可立即获得远程指导和个性化服务。

    目前,这种依靠传感器、无线功能仪、手机“三件套”为核心的“未来”诊疗模式已初步实现,而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远程自主医疗的范围还会进一步扩大。

    另外,对于面大量广的“小病小灾”和慢性疾病来说,随着平台信息的不断积累与丰富,未来还存在利用大数据分析,对于人们——尤其是慢性疾病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发病时间进行评估、预警的可能,譬如通过大数据来预测糖尿病、心脏病患者的发病时间和严重程度,并通过特殊警告电话通知患者及其家属相应对策等,从而真正实现从治疗到预防的革命性转变。

    届时,老百姓的“自医疗时代”也就不远了。

    于是,伴随互联网医疗的崛起,未来大量的医疗需求都可能被线上分流,实体医院迟早也会面临如今线下零售与电商争抢客源的状况,这对于当前的医院垄断前提都是一种釜底抽薪,而医生服务的核心价值也将会愈发突显。

    而且开放、中立的互联网又决定了所有参与者之间相对平等的地位,对于迟迟无法打破“玻璃门”的民营、私立医院来说,互联网医疗提供的公平赛道也会吸引更多的竞争者投身其中。

    在供需两端变革的夹击之下,互联网医疗就算不能完全替代实体医院,其形成的冲击也将开启新的医疗时代,公立医院去垄断,医生摆脱“以药养医”,都只不过是这场技术革命中的附属产品而已。

 

    05

    化解医改“千千结”

 

    更进一步来看,互联网医疗的兴起也将是化解干戈的良药。

    作为诸多医患矛盾的“火药桶”,各界对于医药和治疗利润问题的指责一直此起彼伏。未来互联网医疗的成熟不仅会因打破垄断而使得暴利逐步消退,还将使得药厂与医院、医生与医药代表之间的种种猫腻无所遁形,遏止药价虚高。

    另一方面,互联网医疗正在创新中,譬如与3D打印的结合,远程医疗机器人的应用等,在大幅下滑的技术引入成本面前,动辄进口上亿元医疗设备的必要性大大降低。

    而在垄断被打破、暴利被稀释、成本被限制的背景下,病人的看病难、看病贵自然将得到缓解;医生的价值也将回归医疗服务水平;药厂则可以大幅削减营销投入,用于新产品开发;而医院不仅摆脱了沉重的投资负担,还能名正言顺进行市场化运作。

    显然,各参与方原本对立、尖锐的关系将被重塑,互联网医疗不知不觉解开了当前医改面临的“千千结”,不仅促使传统医院的脱胎换骨,更将在“技术改变一切”中带来一个神奇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