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智能制造

全球化布局叠加智能制造优势 海亮股份一季度实现净利润1.69亿元
作者:   来源:新浪财经   日期:2020-05-05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见习记者 吴文婧

   近日,海亮股份披露了2019年年报和2020年一季报。其中,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1.53亿元,创下新高,净利润为10.63亿元,同比增长17.06%;同时,今年一季度,尽管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较大冲击,公司保持积极应对,实现净利润1.69亿元。

   2019年度,海亮股份实现铜及铜合金等有色金属加工材销售数量为75.75万吨,其中自产销量75.68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31.82%。

   “智能制造和全球化布局是海亮股份的两大优势。通过智能制造,加强生产制造环节综合能力,可以降低公司生产过程中的各类风险与不确定性,提升在行业制造端的优势与地位。”海亮股份董秘钱自强向记者表示,“公司在全球已经拥有15个铜加工生产基地,全球化布局加强了公司在全球范围的供给能力,可有效防范全球产业链变化与单一市场波动,提升在供给端的优势与地位。”

   加大智能制造改造力度

   对于海亮股份来说,加快科技创新,以智能制造引领公司发展升级,是企业抵御风险、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一大法宝。

   事实上,早在2018年3月,海亮股份就率先启动了数字化改造,据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海亮股份智能车间通过后台控制室,系统终端可以实时显示车间设备的运行情况、生产进度,并能通过中控系统安排生产计划、下达工单等。员工投料、检测、报工等都不需要向原先一样通过人际交流,而由机器人替换成为“人机交流”。

   “公司首个智能车间在2019年2月份实现投产,智能车间的启用可减少75%人工,生产成本下降40%,同时效率提升300%,一年大约可节约成本800万元。”海亮股份相关负责人称。

   此外,于2018年底,海亮股份在浙江诸暨启动了海亮有色智造工业园项目,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该项目其中一期“年产40万吨铜及铜合金棒材智能化节能减排移地改扩建项目”的首批4条连铸铜棒生产线已于2019年底投入试运行,2020年还将增加4条连铸铜棒生产线和2条挤压铜棒生产线。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智能化程度的提升,海亮股份的生产受疫情影响相对有限,海亮有色智造工业园一期2月10日就全面复工复产,成为浙江最早复工的一批企业之一。

   近日,海亮股份与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达成进一步合作协议,海亮股份将投资2000万元为公司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核心软件系统。“公司智能化将从单纯的生产制造渗透到采购、生产、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并最终达到能串联起上下游企业的效果。”海亮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

   全球产业基地布局持续优化

   作为全球最大的铜管制造企业,自2007年在越南建厂起,海亮股份已经勾画起全球化版图。目前,海亮股份在全球拥有15个铜加工生产基地,除了在我国国内,还包括越南、泰国、美国、德国柏林、德国门登、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地,有色金属大制造平台已基本搭建完成,

   “通过从全球市场调控资源渠道,可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又提高了原材料供应的保障度。由于公司全球规模与全球领域产品竞争力的增强,下游客户对于公司的依赖度也提高了。”海亮股份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铜加工全球布局的持续优化带来的协同效应正不断显现。

   2020年3月30日,在经历暂时停工后,海亮股份位于美国休斯敦的铜管生产基地(一期)设计建造项目顺利复工。

   据悉,该生产基地总投资1.5亿美元,计划建设3条连铸连轧紫铜管生产线,设计产能达10万吨;项目于2019年9月开工建设,建成后海亮股份将在美国真正拥有自己的工厂,打通美洲市场最后“一公里”。

   华鑫证券行业分析师指出,铜加工行业具有固定资产投入高、规模经济明显、产品标准化程度高等特点,进入壁垒较高,大规模生产企业具有较强的规模经济优势。近年来,海亮股份等头部企业加速扩产,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铜管加工费稳步上涨,行业格局向好。

   公开数据显示,2014-2018年期间,我国铜管表观消费量年均复合增速达到4.8%,随着国家政策层面的推动,未来我国建筑用铜管需求有望保持增长。海亮股份相关负责人提到,公司将以目前正在实施的智能化项目为标杆,将智能生产工艺推广至公司的各个生产基地。同时,为了进一步延伸和完善一体化,增强公司在产业链上下游的竞争力和话语权,公司将规划在有色金属大制造平台的基础上,着力推动大物流平台的建设。

   (编辑 田冬)